登入網路ATM  
回首頁連絡我們下載專區網站導覽
 
冬山河親水公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五十二甲賞鳥區  
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  
五結防潮閘門心  
利澤簡老街  
二結王公廟  
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養鴨中心(利澤簡)  
流流社遺趾  
 
 
 
 
 
 
 
    更多影音相簿
 
     
     
冬山河親水公園 Dongshan River Water Park  


冬山河親水公園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協和路,於民國76年完成施工,民國82年6月3日開園,民國83年6月13日冬山河親水公園正式落成;在全長24公里的冬山河流域中規劃已成為多元功能的河濱遊憩區,共分上、中、下三段水域各自展現不同的遊憩風貌;冬山河親水公園的主題為『親近水,擁有綠』,充分利用水域的特性,將水與綠結合成開放的空間,讓冬山河親水公園成為教育、觀光、休閒、遊憩的公園。

聞名國際的宜蘭國際童玩節是台灣宜蘭縣每年夏季的重要活動,全稱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olklore & Folkgame Festival, Yilan)。該活動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級團體「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英文簡稱C.I.O.F.F.)在亞洲唯一邀請認證的藝術節活動。自1996年開辦以來,童玩節可說是台灣元老級的地方節慶,他也是台灣第一個公辦收費活動得以自給自足、被稱為活動產業的模範生。2007年8月7日,因入園人數減少,不堪虧損停辦此活動。

2008年推出「2008宜蘭國際蘭雨節」活動,活動場域以武荖坑風景區、冬山河親水公園及頭城港澳海濱三個場域為主要園區,以山、河、海為主軸,分別成立三個園區。呼應宜蘭的雨水,從冬山河流域的上游武荖坑(山)沿著冬山河(河)一直延伸至頭城海濱,直達外海的龜山島(海),自山巒匯聚經河流回歸大海的自然循環,牽連勾勒出宜蘭三種不同的美麗風情。

  - top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National Center of Traditional Arts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台灣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畔,佔地24公頃,主要任務為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的調查、保存、傳習及推廣工作,並使傳統藝術能獲得新生、發展與創新;園區開放參觀,成立以來已成為宜蘭縣的重要觀光景點;另於台北市設有「民族音樂研究所」(後來的「民族音樂資料館」),專責民族音樂之調查、蒐集、研究、保存及展示推廣等工作,「民族音樂資料館」已在2003年10月29日開放。

2008年3月6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台灣國家國樂團、國立國光劇團、國立臺灣豫劇團、獨立為臺灣音樂中心的民族音樂資料館整合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底下的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變成5個派出單位其中的1個,全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傳統藝術中心。

園區佔地24公頃,硬體建築及景觀空間規劃上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相當具有特色。園區主要區分為入口處及停車場區、行政中心區、住宿區、演藝廳區、工藝坊區、產業景觀區等區域。
園區展示系統開放收費參觀,分為動態和靜態兩大類,動態展示是以園區內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為主,定時會舉辦不同的技藝展演活動,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另結合許多特色商店,販售地方名特產、工藝品等。
園區與冬山河親水公園間另闢有無污染環保電動船來往。單程15分鐘,票價新臺幣50圓整。

  - top -
五十二甲賞鳥區 52 Jia River Bird Sanctuary  

利澤五十二甲位於五結鄉利澤村及下福村的冬山河東側,北以協和路,東以下福路,西以冬山河及林和源圳,南以水田中的兩個獨立竹圍連線為界,近200甲。經利澤簡橋與親水公園隔岸相望。

此處地勢低窪,常年積水,形成大片草澤,自成特殊生態發展-潮汐淡水沼澤,也因五股圳的魚類豐富,常吸引大批的水鳥在此棲息,尤其是鷺科的鳥類。
而休耕的水田中,蘆葦叢生,有機碎屑豐富,水生植物亦多,是以也是雁鴨科的最愛。歷年來紀錄了鳥種150種以上,是從前蘭陽地區獵捕水鴨最盛的地區,鳥網長城,往往一架起來便是數百公尺。

  - top -
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Lanyang-River  

宜蘭縣的兩大河川蘭陽溪及冬山河在流經各大鄉鎮後於五結鄉的東北部小村落(錦眾村)匯入太平洋,河水長年夾帶泥沙淤積及有機物的堆積,加上淡水鹹水的交會使得河口孕育了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候鳥過冬休息的天堂;早在民國六十一年交通部觀光局就將此地規畫為台灣第一個「雁鴨保護區」,民國七十三年行政院公告為「蘭陽溪自然保護區」,民國八十五年農委會將噶瑪蘭大橋以東河口段劃設為「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國際鳥盟亦將該處劃定為台灣五十二處「重要野鳥棲地」之一,棲息鳥類種類數量之多,為全台之冠,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間是觀鳥的最佳季節,是愛鳥者不可錯過的景點。

蘭陽溪口因地理環境特殊,不僅是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冬季更是許多淘金者的天堂,一波波寒冷冬北季風的吹襲,帶來了豐富的鰻魚苗,也帶來了討海人的財富;每當冷風颼颼、皎月懸空的冬夜,海邊總是人聲鼎沸有如夜市般的熱鬧。一盞盞的燈火佇立在寒冷的冬夜裡,將漆黑的河口點綴成有如一道從不知名遠方飄移過來的銀河,美極了!海潮帶來了鰻苗、鰻苗帶來了人群、人們抱著希望,捕鰻苗人編織這幅美麗的圖畫;有空到宜蘭來做客不要忘了來觀賞這不一樣的夜景。

  - top -
五結防潮閘門 Wujie Anti-tide Gate  

冬山河於五結鄉錦眾村匯入太平洋,往年每遇颱風季節經常海水倒灌,淹沒農舍良田,讓當地居民苦不勘言,因此宜蘭縣政府及宜蘭水利會著手進行各項防洪措施,在冬山河出海口增設一座「清水防潮閘門」,於民國七十一年完工,完工後的大閘門會自動調節上下游水位,以防止海水倒灌,確保冬山河下游土地開發利用,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昔日當地居民以補魚為生,因此河邊仍停放不少出海工具「鴨母船」,現在這些鴨母船不僅是居民休閒補魚的交通工具,更是不少新人選擇婚紗照拍攝的場景。夏日的午後騎著「鐵馬」來此找一艘古色古香的鴨母船,徜徉在寧靜的河畔享受那一竿在手的垂釣樂趣,相信是很多生活在水泥叢林的都市人所夢寐以求的吧!

  - top -
利澤簡老街Lizejian-Old Streets  

喜歡懷思古幽情的人,位於冬山河下游河畔的利澤老街是您不容錯過的地方。冬山河出海口舊稱「加禮遠港」在大正十三年(1924)宜蘭線鐵道通車前的一百多年間,扮演溪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昔日極盛時期老街兩旁百貨林立,商賈雲集、人聲鼎沸、熱鬧不已。但隨著河道的淤積、鐵公路交通的發展,終使得利澤老街的商業地位逐漸為日漸繁榮的羅東所取代,目前僅存利生診所作為歷史的見證。

利生診所建於大正九年(1920),早年日治時期為「利澤簡信用組合」,後曾為輕便車車站,民國62年利生診所買下前是「五結鄉農會利澤簡分會」所在,可算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遺產。

  - top -
二結王公廟  

二結王公廟位於五結鄉田街村(俗稱二結)為蘭陽平原中心位置,廟內奉祀古公三王,其三王為宋朝之柳姓、葉姓、英姓三位壯士,效法桃園結義結為異姓兄弟;由茅屋改建為王公廟至今已有近二百年之歷史。

日治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改建成之王公廟,屬於漳洲傳統樣式之寺廟建築,主要由噶瑪蘭第二代匠師參與完成。本廟于民國八十六年(西元1997年)進行修復平移工程,起因廟體空間狹小,社區民眾需求建新廟,為保存文化資產,在1997年9月28日舉行具歷史性的「千人移廟」壯舉。地方計劃「折舊廟、建新廟」並推動「萬人起廟、萬世傳」的宣傳活動。

  - top -
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Erjie Life Culture Museum  

「二結庄生活文化館」的成立,緣起於二結王公廟的改建,設於王公廟的舊廟體,此舊廟極富藝術價值及歷史傳承的意義,此建築雕刻乃噶瑪蘭第二代匠師精心之作,尤其是陳銀生師的細雕作品尤為矚目,風骨特立實為傳統文化之瑰寶。

「生活文化館」將以社區為主,每一館都有主題,中殿維持原有格局,花罩處可拉下白幕放投影片供觀賞。平日開放給社區居民使用,或看報紙或下棋或聊天。生活館中駐有文化志工,由社區居民組成,來訪團體可以事先申請導覽,由在地的居民親身訴說這一塊土地以及人的故事。

  - top -
養鴨中心(利澤簡) Duck-raising Center  

養鴨事業在宜蘭,有著百年以上的歷史,同時因自然環境的需要與配合,臺灣省畜產試驗所於一九七三年便選擇了加禮宛沙丘地帶,做為宜蘭分所的駐地。養鴨中心的大門,以公鴨母鴨相對為標幟,頗饒意趣。附近的加禮宛為舊時平埔族噶瑪蘭人最大部社;撈撈社的橄仔樹,甚且成為地標,與之連成一氣,而冬山河景觀、鴨子製作、養鴨中心結合了知性與感性堪為個中特色。

  - top -
流流社遺趾  

流流社位於五結鄉季新村冬山河畔,緊鄰親水公園,有部份劃入親水公園整體景觀之內,聚落中僅存五戶噶瑪蘭人家大約二十八人長期居住於此,並無漢人雜居其中。

已正式列入台灣原住民第十一族的噶瑪蘭族於西元1650年荷蘭人調查時有45個聚落。清代文獻中記戴有36社,後來漢人陸續湧進宜蘭,大批噶瑪蘭人遷往花東,像花蓮豐濱、壽豐兩地就是噶瑪蘭人遷居的地區,只是花蓮的噶瑪蘭人大多與當地的阿美族及漢人文化相融合。至今祇剩在冬山河下游的加禮宛社和流流社兩個聚落,目前以流流社保持較完整噶瑪蘭人特有的生態環境風貌。

聚落中有三棵大葉山橄欖樹,是百餘年前由加拿大籍傳教士馬偕博士所種植,橄欖樹是部落的象徵也是流流社的地標與歷史印記。該部落設有噶瑪蘭人的生活起居用品及相關文物的展覽館,館內並有解說員為遊客解說噶瑪蘭舊社的特殊文化,是現在重視知性與感性的遊客不可錯過的旅遊景點。

  - top -